资讯首页| 查现货| 视点| 标准| 图片| 中厚板行情| 聚焦| 上游| 下游| 快讯| 专家| 调价
关键词:

钢铁业谋求智能化突围 低端钢企面临生死大考

 时间:2016-05-24 09:52:00编辑:arince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钢铁行业麻烦不断,企业连年亏损,裁员消息不断曝出。未来的中国钢铁行业将何去何从?  在5月16日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在积极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基

  中国钢铁行业麻烦不断,企业连年亏损,裁员消息不断曝出。未来的中国钢铁行业将何去何从?

  在5月16日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在积极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当前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也是当前钢铁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

  政策引导钢铁智能化

  据记者了解,工信部4月发布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将在钢铁行业开展流程型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重点开展试点示范。那么,中国钢企离智能制造究竟还有多远?

  “中国制造业在关键的共性技术方面与制造业强国差距还比较大,德国、美国是在高平台上创新,不像我们,想吃馒头得先从种麦子开始。”曾经参与起草《中国制造2025》的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上述看法。

  李北光指出,在政策层面,国家对智能化创新给予重点扶持。《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工业强基”工程中,明确了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海洋工程等领域需要重点发展18项技术、19项核心基础零部件、5项先进基础工艺以及13种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财政部为此专门设立专项补助基金给予相关企业资金支持,专项补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单个项目专项资金补助总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

  他同时表示,这些扶持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具有研发创新基础的企业。就钢铁行业而言,受益最大的细分领域主要还是具有一定规模、有研发能力的大型钢企。如钢研高纳、抚顺特钢、宝钢股份、久立特钢等新材料公司。

  分析师王国清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单一依靠钢企自身解决智能制造问题的模式远远不够,需要从监管、资金、技术等多个层面,政府、社会以及科研机构、装备制造企业形成合力来推动。应该多鼓励企业集成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两化融合技术,从整体上提高钢企智能化水平。

  体制阻碍钢铁业转型

  在天津冶金轧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泽普看来,虽然全球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但是中国距离一流制造强国的目标还很远。

  “现在我们的管理体制还处在工业2.0电气化的时代,这种体制要适应工业4.0几乎是不可能的。体制上的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规划再好的蓝图,实施起来难度都很大。”杨泽普说。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虽然在中国以智能制造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迫在眉睫,但欲速则不达,这个过程很艰难。“长期处在2.0工业思维之下的技术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是其最大障碍,因为他们的技术与思维模式相对滞后。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领导者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防止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宋清辉说。

  中国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采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吕汉阳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我国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落后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线,有的还处在工业2.0的水平,甚至1.0的水平。即使是先进的钢铁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同行相比也还有一定差距。他认为,目前我国粗钢产能很高,与高端钢铁的生产相比差距还很大。

  吕汉阳认为,智能制造更多是一个体制和结构的分布问题。他进一步解释,钢铁行业如果一开始就采取市场化运作体制,就不会出现地方企业一窝蜂上马项目,也不会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所以,无论是智能化还是转型升级,解决好体制和结构分布问题才是关键。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吕汉阳说。

  市场化手段

  助钢企去产能

  有业内人士指出,钢铁企业在面对技术、资金造成的诸多问题时,已然没有更多的选择。那么智能化能否使钢企走出产能过剩的怪圈呢?

  据记者了解,面对即将来临的智能化制造浪潮,一些低端钢铁企业处在生死边缘。“主要是缺乏资金,上项目搞研发没有钱怎么办?同时,一些技术或是工艺都需要升级改造,但依然是要钱。按照现在企业的经营情况难度非常大。”东北地区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企业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抱怨。

  他认为,钢铁去产能不能简单地关停并转,要采用市场化的手法公平处理。如严格执法,从环境保护、能源消耗以及工业废弃物排放等方面下手;税收金融及政策扶持也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还要从工艺技术是否先进,装备是否优化,效益高低的角度优胜劣汰,产品结构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也应让其自然出局,而不是强制关停。

  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勇在谈到钢铁去产能时认为,“去产能应以企业为主,政府统筹协同,员工配合,重点是做好员工的转产、转移和职业再培训、再就业,以及下岗人员的妥善安置和社会补救工作。”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竹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制造2025》给钢铁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迫使钢铁企业在去产能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绿色制造,另一个就是智能制造。

  张竹明指出,《中国制造2025》为整个行业智能化、自动化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引。“从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多方面转型升级,最后达到智能制造的高度。只要瞄准方向坚持不懈,就能实现最终的赶超。当然,具体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去做。”

相关内容检索:
已有37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舞钢现货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重磅推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舞钢现货网 Corporation © 2010-2020
Copyright© By 河南贝源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