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不良贷款高于全国 正确定僵尸企业名单
“浙江是全国经济的晴雨表。” 3月31日,浙江银监局副局长傅平江在银监会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浙江经济先于全国经济遇到了增速放缓、动力减弱的瓶颈,企业经营风险和银行信用风险也提前暴露。”
浙江银监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该省不良贷款余额1808亿元,不良贷款率2.37%,同比上升0.41个百分点。其不良贷款率高于全国1.67%的平均水平。
傅平江表示,未来6-12个月内,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仍将小幅增长,但总体可控。对于外界关注的“僵尸企业”出清问题,浙江银监局发文称要充分发挥债权人委员会作用,合理把握僵尸企业退出的节奏、方式和力度。傅平江透露,目前该局正配合地方政府确定“僵尸企业”名单和处置方案。
不良率高出全国平均0.7个百分点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外向型经济大省。同时,企业互保的现象较多。傅平江介绍,浙江所有与担保有关的贷款比例,在整个贷款当中要超过40%。“这个量是非常大的。”傅平江表示,“当经济下行期或者出现风险时,它可能把风险扩大。”
自2011年底温州银行业出现风险开始,浙江银行业风险开始暴露。浙江企业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四年出现双升。
浙江银监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浙江不良贷款率为2.37%。值得注意的是,2.37%的不良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对于浙江此次银行业风险暴露,农行浙江分行行长冯建龙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浙江经济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又集中在传统行业,容易受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波动影响;二是经济调整两次并作一次,风险积累过大;三是浙江民间借贷最盛,企业互保普遍,一旦资金断裂,将加速风险蔓延。
“目前企业主业倒闭产生的风险已大大减少,现主要是担保链风险。从浙江不良贷款的比率和消化能力看,浙江的信贷风险完全可控。”冯建龙表示,“现在的暴露期不是风险潜伏期,更不是信贷的收缩期。恰恰相反,当前随着信贷风险的暴露,不良贷款的出清,腾挪空间加大。”
浙江银监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处置不良贷款1968亿元,创全国新高和历史之最。年末不良率由上年的全国第7位,降至第10位。
建成立债权人委员会
“僵尸企业”的出清为外界所关注。目前对“僵尸企业”的界定基本是围绕着盈利能力、负债的情况来进行,即连续三年亏损同时资不抵债。但实际认定并非易事,目前也尚未有僵尸企业的名单公布。
傅平江还透露,目前浙江局正在制定推动僵尸企业退出指导意见,并配合地方政府确定名单和处置方案。他介绍,从浙江局最近开展的“僵尸企业”调研看,浙江总体情况相对较好。
“现在由银行初步筛选,形成(僵尸企业)名单,但最终需要银监会确定。”东部省份一位银监局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企业一旦被划入,相当于原来大量投入的救助资金就打了水漂了,所以这个名单的出台会有很多阻力和平衡。”
3月30日,浙江省印发的《关于银行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称,要有序退出“僵尸企业”,建立“僵尸企业”常态监测机制,持续、动态掌握“僵尸企业”名单及融资情况、风险敞口。处置中,要充分发挥债权人委员会的作用。
文件还称,对债务规模较大并有三家以上债权银行的客户要尽快组建成立债权人委员会,确保各成员银行一致行动,形成合力。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