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债券开放
9月8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债登”)正式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债券业务指引》(下称《指引》),意味着上海自贸区跨境人民币债券业务的正式推出,此举对于我国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酝酿后,本报记者近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上海自贸区首只地方政府债券将由上海市政府最快于11月底发行,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此外,有报道称该只债券期限将为3年,将用于置换存量债务。
“此次由上海市政府率先发行自贸区债券,对上海市政府来讲,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对于上海财政部门来讲,则有利于建立多元化投资,优化定价机制;对于投资者而言,提供了优质可投资品种,尤其是在人民币加入SDR后,市场对于人民币资产需求明显增加。”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说道。
自贸区债券开放早有布局
一直以来,上海自贸区作为金融创新和开放的“国家实验室”,早已成为债市开放的先行者。早在2015年6月,中债登已经在着手准备上海自贸区债券市场服务。此次上海市政府首只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意味着自贸区债券业务即将正式启动。
自贸区债券的发行,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境外投资者,丰富债券发行及投资主体,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切实支持自贸区建设;另一方面,实现人民币债券统一发行定价和集中登记托管,巩固、整合、完善集中统一的中央托管结算体系,为国家金融提供坚实的支撑力和掌控力。
有行业资深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与境内债券市场相比,上海自贸区债券市场建设的目的在于鼓励全球发行人和全球投资人参与,核心功能在于制度创新,同时,参与方式更为灵活,更加适用于国际环境。
“自贸区债券市场规模可控、风险可测,在保障境内资本市场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为稳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可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该人士说道。
此前本报记者从中债登相关负责人处获悉,目前我国债市开放主要为主权类和准主权类债券的对外开放。此次,中债登为上海自贸区提供债券发行、登记托管和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既是功能的自然延伸,也能搭建起银行间市场和自贸区市场良性互动、集中统一托管、具备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债券市场格局。
正是因为自贸区债券所具有的特点,这也要求有关部门在监管、业务制度及系统建设管理上对其进行“特殊对待”。
对此,中债登负责人回应本报记者称,上海自贸区最大特点是“境内关外”的监管制度,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也就是说,境外的资产可以自由地、不受监管地进出自贸区,但资产在区内和境内区外之间的流通需遵循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自贸区债券提高人民币可用度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5年底,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人民币份额推高到3.38%,国际金融交易的人民币份额也跃升至5.9%。2015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
伴随人民币加入SDR,国际机构在资产配置中对人民币资产更为关切,全球人民币资产投资热潮正在兴起,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功能进一步增强。在此背景下,外国央行根据自身需要不断调整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债券的需求持续增加。债券市场,尤其是高信用等级利率债市场,作为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切入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根据中债登《指引》,已设立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并经过验收的境内机构、已开立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的境内外机构、已开立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NRA账户)的境外机构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境外合资格机构等可申请在中债登开立债券账户并开通自贸区专用分组合,直接参与自贸区债券业务。
其中,境内机构是指境内各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存款类金融机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类金融机构、保险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非法人类产品等;境外机构是指QFII、RQFII、境外三类机构、其他合资格境外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产品等。
符合上述条件的机构,可申请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账户并开通自贸区专用分组合,直接参与自贸区债券业务;境外机构也可通过结算代理人或合格境外证券托管机构参与自贸区债券业务。
截至今年7月末,在中债登开户的境外机构达334家,比2015年末增长9.5%;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达6634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10%。境外机构持有债券集中在国债和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央票等高信用等级利率债,合计占比超过90%。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