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看到超预期的8月份金融数据?
8月份金融数据远超市场预期。
央行9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1.10万亿元,同比增长11.4%;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487亿元,同比多增139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600亿元。
这是一组与7月份形成鲜明对比的数据——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低于市场普遍预期,如7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0.2%,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至4879亿元;而8月份金融数据则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M2增幅回升,新增人民币贷款较7月翻倍,社融增量为7月份的3倍有余。
对于超预期的8月份金融数据,我们该如何看待?
首先,8月份金融数据的回稳与当前宏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和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的作用下,部分指标有所改善。例如,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民间投资增长2.3%,加快3.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小幅回升;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增速由负转正。有分析人士称,8月份金融数据全面回升,与经济数据回升一致,共同验证了经济L形拐点已过。该分析人士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双拐点”意义尤其重大,若9月份投资数据继续企稳回升,则足以证明经济回升的可持续性。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说7月份金融数据不及预期曾引发各方担忧,那么,8月份金融数据的超预期回升,则可以增强各方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其次,8月份金融数据的回升再次提醒各方,要长期、趋势性地看待金融数据的变化。近年来,个别月份金融数据不及预期往往会成为市场上部分悲观者进一步悲观的“催化剂”。在此,需要重申,正如看待经济不能只看短期、局部,而要看长期、全局一样,看待金融数据的变化,同样要全面地、趋势性地看。有专家表示,观察金融运行仍应更多关注主要金融指标的整体趋势性变化,而不宜拘泥于单个月份的短期数据波动。从8月份金融数据看,新增社融为年内第三高,新增贷款为年内第四高,有分析认为,这表明7月份数据的大幅下滑并非趋势,从今年1至8月整体看,社融增量累计为11.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10万亿元,显示出金融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再次,在超预期的8月金融数据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企业信贷需求仍然疲弱,而居民中长期贷款依旧高增。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出现罕见负增长,成为7月份信贷增量骤降的主因。而在8月份的新增贷款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20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减少80亿元。尽管8月份非金融企业贷款由负转正,但中长期贷款的负增长仍然显示出企业信贷需求低迷。当然,由于近期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较多,对企业中长期贷款会有冲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就认为,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来看,债务置换对于7月、8月份贷款形成的负面影响可能达4000亿元以上。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持续高增长,则继续证实了房地产市场的销售火热,居民的新增房贷依然是新增信贷的主力。
如果将8月份乃至今年以来的金融数据变化放置于更长周期和更广视界中来看,可以看到,金融业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诸多挑战,承担着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任,需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资金“脱实向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相机、灵活调控,以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先后重启14天、28天期逆回购操作,在向市场净投放不同期限流动性、熨平短期流动性波动的同时,也释放了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的信号。与此同时,央行要平衡好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很关键的步骤是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传导渠道,提高央行的市场利率调控能力。
另一方面,要防止资金“脱实向虚”。近期,部分资金出现“脱实向虚”现象,楼市等领域资产泡沫化迹象显现,“资产热”而“实体冷”的矛盾值得警惕。这都要求金融机构协调好金融创新与服务实体、防范风险与促进发展、践行经营理念与落实宏观政策之间的关系,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对于部分机构热衷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从而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行为,应当严查。
总之,在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短期金融数据的波动不会改变政策的长期方向。数据中透露的积极信号,预示着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数据中的一些结构性变化,也提醒各方须未雨绸缪,积极防范各种潜在的经济金融风险。
(编辑者:zhuxj)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