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需要正确“药方” 货币政策合作面临挑战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正在举行的G20杭州峰会将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大主题下,G20各方将如何激发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如何形成合力?上证报邀请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Spence)、富达国际多元资产部基金经理尼克·彼得斯(NickPeters)以及德国商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周浩,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他们认为,世界经济前景仍充满挑战,各国政府需要在宏观政策上达成共识。
这是对中国力量崛起的认可
上证报:G20峰会首次在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举办,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见证全球经济势力从相对成熟的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大规模转移?这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迈克尔·斯宾塞:这是对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力量崛起的认可。接下来需要关注的则是,作为一个多元化的群体,新兴市场内部各个国家面对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和其他问题时,是否能够有效地聚集在一起共同应对。
尼克·彼得斯:我认为这象征着经济势力的相对平衡将逐渐向新兴市场倾斜,而新兴市场早已占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较大比重。显而易见,这种趋势将给中国带来更多机遇。如果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固定资产投资主导转向消费导向型,那么目前的倾斜仅仅只是个开始。
周浩: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新兴市场已经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主办本次G20峰会,也代表着世界经济版图的变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之间仍会保持着竞合关系,而且竞争会大于合作。
另一方面,在“去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未来世界经济的格局将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性,这意味着我们难以在传统共识的基础上去讨论未来的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应该把握整体世界格局变化,从而在新的国际趋势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参与到规则制定当中。从目前的整体经济格局来看,中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世界经济需要正确“药方”
上证报:根据近期公布的数据,您认为世界经济是否延续了健康发展的态势?G20如何引导世界经济走出低迷?
迈克尔·斯宾塞:目前的经济表现并不健康。全球经济正在苦苦挣扎之中,需要面对增长乏力、总需求低迷、通缩压力以及稳定性方面的挑战。G20可以考虑达成一个国家间的、更为均衡的宏观政策共识。这些共识应当较少地强调货币刺激政策的作用。目前来看,逃避全球化、试图独立应对当前经济困难的方式,是难以获得足够回报的。
尼克·彼得斯:过去几个月,全球增长势头不减,基本经济要素运营良好。然而,我们不应忽略的是,利率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在全面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总体来说,我认为世界经济并非“病入膏肓”,但仍需要正确的货币政策。不过,货币政策对于重振世界经济来说似乎还不够,还需要政府增加财政开销、扩大财政支出。
周浩:世界经济前景仍然充满挑战,我们并没有看到经济的复苏。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在今年都保持着慢速增长,中国经济则面临着放缓的风险。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未来经济增长需要更多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非超常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也是本次G20峰会提出“内生性增长”的根本原因。
然而,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缺乏新的科技革命的状况下,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新兴市场的劳动生产率似乎仍有可以提高的空间,但这可能会带来进一步的供给过剩问题。在缺乏科技创新的状况下,大家似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结构性改革上面,但各国的执行力度却相当有限。所以,今年G20中国方案对结构性改革精心设计,便于全球性操作。
货币政策合作面临挑战
上证报:许多机构都在探讨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合作的更多可能性。那么,央行间的这种合作会如何建立?
迈克尔·斯宾塞:中央银行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应当在他们能够被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我认为,这一问题应当被视为一个更为均衡的宏观政策,而不是依赖于中央银行所能采取的举措。正如之前所说,我并不认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架构能够助力于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G20可以指定一些组织就上述问题提供一个深入思考的、重新规划的政策建议。当前,全球资本的高度流动,正使得能够提供的政策选择变得不仅受限而且徒劳。
尼克·彼得斯:谈及货币政策合作,我认为有两个挑战。首先是如何协调常规性问题、如何解决目标差异化以及如何保持各个央行的独立性。第二方面会涉及全球金融系统相关政策的协调,但这因主要经济体处在不同的经济周期而变得更难实现。
周浩: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合作已提及多年,但效果却并不好,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央行难以找到合作的基础。一是,大家的经济发展条件不同,而且缺乏互相信任;二是,多数央行在面临经济困难时,总倾向于进行大规模的货币政策宽松。对于不宽松的央行来说,其将承受本币升值和经济下滑的压力。因此,面临其他央行的宽松,不宽松的央行选择跟随式宽松似乎是更加合理的。正因为如此,合作也就无从谈起,最后变成“放水比赛”。从这个角度考虑,如果美联储能够尽快实现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并逐步进入加息周期,那么货币政策合作才有相应的基础。
(编辑者:zhuxj)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