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债市场“嫌贫爱富”现象明显
在债券市场上,举债的成本和借款人的财务实力息息相关。这条规律也开始逐渐体现在推出不到一年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市场上。
根据彭博汇编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发债成本和其财政收入的增速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即财政收入增长越快的地方政府,越是能以较低的利率发行地方债务,从市场获得资金。
“这很合理,财政收入是最明显的指标,” 申万宏源分析师陈康在接受彭博电话采访时称。他补充道,财政实力强的地方政府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并可以通过向银行允诺发行债券以外的其他合作机会的方式,来压低债券发行利率。
大约一年前,当中国开始推出地方政府债的时候,各省债券定价几乎也没什么不同,地方债和国债二者几乎没有利差。随着发行量的增加,发行市场化的提高以及投资者开始对部分地方财政状况担忧,这一现象自去年底开始有所改变,不同地区的发行利差开始出现分化,财政实力较强的省份发债的成本愈低,今年亦延续了这一格局。
定价分化
为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成本,财政部于2015年3月发文允许地方政府通过直接发行债券来置换包括部分城投债和银行贷款在内的高成本债务,江苏省并于当年5月发行了首批地方债,以此拉开了地方债置换的大幕。截止目前为止,地方债发行总额已达到5.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1.8万亿是今年发的。
尽管中国评级机构给予所有地方债的评级均为AAA级,但随着发行量的激增,以及商业银行迫于呆坏账上升的压力而更加注重各个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偿债能力,各省之间的发行定价出现明显分化。
辽宁省政府3月28日发行的7年期一般债券,发行利率较同期限国债利率上浮33个基点,而浙江省政府3月10日发行的7年期一般债券仅上浮了17个基点。根据彭博汇编的各地政府最新财政收入数据,辽宁省2015年11月的财政收入同比增速为-31.7%,浙江省则为16.4%。
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和欧乐鹰上月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地方债务总额已从2013年的10.6万亿元飙升至去年年底的16.2万亿元,地方债与税收比例同期从153%上升到195%,有发生地方性债务问题的可能性。
分析师去年底就对彭博表示,银行等投资机构对不同地区的发行风险开始出现差异化评估,参照因素包括地方财政收入、负债率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前景。招商证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和彭博最近均列出了债务问题高危省份的名单,其中包括东北三省以及山西等涉及到煤炭或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较多的地区。
在地方债发行利差显示出市场化定价趋势之前,二级市场已经先行一步对其定价进行了修正。二级市场估值显示,去年下半年地方债与同期限国债的利差快速攀升。其中,七年期限的地方债和国债利差在年底触及50个基点的高位,随后再回落到35个基点左右的水平,目前的二级市场利差为31个基点。
总之 中国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发债成本和其财政收入的增速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
来源 互联网
(编辑者:wanghui)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