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查现货| 视点| 标准| 图片| 中厚板行情| 聚焦| 上游| 下游| 快讯| 专家| 调价
关键词:

强化科技硬实力 厚植创新软实力

 时间:2022-02-24 10:19:00编辑: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张苓 报道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从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张苓 报道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从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对如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了科学谋划。《中国冶金报》记者就此专程采访了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社昌,请他谈谈在“十四五”期间强化钢铁装备科技力量的想法和做法。
  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王社昌坦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方面是我们内在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外部压力所致。从内在需求看,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如果还走以前的发展道路,就会碰到瓶颈,必须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外部压力看,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动了别人的奶酪”,对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进行打压的外部压力日趋常态化。在内有需求、外有压力的情况下,就要把钢铁科技实力做上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一系列的科技布局,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对提高科研硬实力非常重要,也是“十四五”期间我们钢铁装备企业将要重点着力的方向。
  王社昌认为,今后几年是中国重型院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改”逐步完善、初见成效的攻坚之期。观世情,风起云涌但大势不变。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但创新与发展热度不减,新一轮科技变革和钢铁行业转型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产业智能化等将要迎来更为蓬勃的发展。察国情,挑战增多但态势向好。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但短期波动之“形”,远未改变长期向好之“势”。“科改示范行动”“军民融合”与“一带一路”、国家补齐重大技术装备短板的战略需求等历史性契机,为中重院发展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看行情,困难叠加但气势升腾。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已由去产能转向新阶段产能产量双控,低碳转型势在必行。随着国家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战略转型规划,促使钢铁和有色金属等下游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大型化、集约化、高效化、智能化成套冶金装备仍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而冶金装备行业通过相应的创新技术加持,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因此,中国重型院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及目标:一是提高政治责任定位。要以锻造挤压、轧制精整、精炼技术为基础,做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绿色能源等多领域“卡脖子”难题的技术攻关者与国家重大需求的支撑者。二是明确能力水平定位。要以高端钢铁、有色金属生产装备供应业绩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原创性技术为支撑,夯实整体解决方案供应能力,做国内先进冶金、锻压装备的技术引领者。三是明确经济价值定位。要以坚实的科研开发能力和成果快速转化能力优势为支撑,融入国家、行业、地区产业发展生态,集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为一体,做创新与产业双链融合的技术示范者。中国重型院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营业收入累计突破百亿元大关,利润总额累计不低于3亿元,净利润累计超2亿元。实现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海外市场、新兴领域收益在营业收入的占比显著提高,大营销体系建成运营,国内市场布局完善,国际市场布局基本建立。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产品,满足国家与行业对于重大技术装备、短板装备和“卡脖子”技术的需求。人员数量、结构、水平不断优化提高,国家级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团队数量不断增加,职工收入大幅提高,努力把中国重型院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重型装备及智慧生产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坚持“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积极践行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勇担国家创新使命,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把中国重型院打造成科技攻关重地、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人才高地,成为我国重型装备技术发展的引领者和先行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谈到如何在科研创新上求突破,激活创新发展“动力源”时,王社昌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把创新放在中国重型院发展的核心位置,着力抓好关键技术创新,是未来五年,甚至更久远的未来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支撑所在、希望所在。
  一是搭建新型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式创新格局。要紧抓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围绕全院优势专业与技术领域,积极组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跨行业跨领域专业创新平台。扎实推动金属挤压锻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将其打造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锻造、挤压、回转成形、拉伸成形的技术策源地。围绕高端钢铁、有色金属生产领域,打造联合性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推动陕西钢铁技术装备创新研究院、陕西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实落地,促进核心技术的提升与突破,进一步研发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新产品。
  二是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要整合优势资源,打通跨界阻碍,积极介入以智慧制造、战略新兴材料研发制造、“双碳”目标、卡脖子与短板技术攻克为方向的国家重大专项指南编制,扩大国家任务承担范围,深度融入航空航天、海洋船舶、核能氢能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创新链条。重视国家重大专项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全院的竞争力提升和业务领域的扩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要立足传统产品、优势技术与创新平台,在产业链上与关联度较高的优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广泛的战略合作机制。以上下游合作企业为切入点,借助重点客户的引领性需求,围绕钢铁、有色冶金技术装备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2个~3个先进工艺研发平台与社会资本支撑的产学研用中试(孵化)基地。要做好充分应对科技革命带来变革的准备,做好颠覆性课题的预研准备。聚焦钢铁、有色冶金技术装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问题,科学构建合作研发新机制,推进联合研发和项目合作,提高中国重型院在智慧制造、产业集群管控方面的研发能力。
  三是加快科研项目落地,提高中国重型院科研创新收益。要以市场潜在需求为牵引,积极布局开发一批新工艺、新技术,探索新的成果转化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要在全院产品市场领域扩展上,探索与产业链、中介机构、商业资本融合的转化模式,联合实施成果(服务)转化。要深挖全院传统产品衍生成果价值,跨领域转化科研成果,以经济效益刺激若干新兴技术的产生。
  在战略布局上出实招
  王社昌强调:要在战略布局上出实招,用好市场开拓“金钥匙”。未来五年,中国重型院要建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大营销体系,围绕行业共性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战略咨询、管理优化、方案创新、数字化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队伍,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国际化,以高质量技术服务实现中重院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
  一是营销业绩再上新台阶。瞄准替代进口的钢铁、有色冶金先进技术装备市场,占领高端装备市场,加快实现装备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提升全院合同的盈利能力,新兴领域营业收入不低于总营业收入的10%。
  二是营销体系全面建立。在国内市场,立足现有三个分院营销机构、销售代表、当地代理商营销体系,继续完善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营销布点工作,基本完成国内区域的常驻营销人员营销布点工作。同时和产业链上下游重要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化解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对中国重型院市场合同带来的冲击。在海外市场,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借助国机集团内部和重装营销体系及区域中心,完善国际化开拓路径,建立海外市场开拓体系。持续对已布局区域进行广度和深度挖掘,重点抓好海外工业园区和投资并购机遇,开展项目合作,提升承接多样化海外业务的能力,实现海外业务输出多样化。海外市场营业收入占比达到20%以上。
  三是营销领域实现新突破。在特厚板连铸和高拉速薄板连铸领域投入更大精力。围绕新材料开发方向,持续加大有色合金材料、高端不锈钢、高强钢等特殊材料加工工艺及装备的研发,力争在大截面钛合金型材挤压装备、航空铝合金薄板镜面研磨装备、高性能难变形合金管生产装备等方面取得经营业绩。围绕智能化制造方向,持续提升全院精炼连铸、挤压锻造、轧制精整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在工厂智能化装备方面实现业绩新突破。
  四是营销协同实现新发展。在面对氢冶金、“双碳”目标双重压力下,积极应对钢铁领域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升级的需求,依托“大营销”体系,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合作,提升中国重型院在钢铁生产装备供应链中的占比,将绿色制造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产品的绿色低碳转型。
  王社昌对未来充满信心:“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王社昌最后表示,新时代,中国重型院将以众多的创新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为中国重型院培育发展新动能,激发创新动力和生机活力,争当创新创造的领跑者,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战略指引。推动实现中国重型院新一轮跨越发展重任的接力棒,已经交在我们这一代重型院人的手中,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发扬中国重型院“溯源、惟新、尚德、大成”的企业精神,加快技术研发,聚力市场拓展,全面深化改革,为奋力开启新时代中国重型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奋力推进国机重装建设世界一流高端重型装备综合服务商,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相关内容检索: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舞钢现货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重磅推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舞钢现货网 Corporation © 2010-2020
Copyright© By 河南贝源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